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

人生的每個抉擇都像是一個賭局



人的能力一半靠具備的知識,一半靠情緒的管理。
這些知識都是我們一生要不斷覺知與學習的!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-06

 
一個人的知識好比一台機器,而情緒好比能源。能源供給不足,再強悍的機器也是廢鐵。經營你的才能,既要多學習,多積累知識,更要學會調控你的情緒。
凡是能成大事的人,都是情緒管理的專家。多接觸積極的人事,陽光一些,心寬一點,凡事就能順利一些。
【解構思維】
 1964 年出生的馬雲,永不抱怨的思維
如果你研讀馬雲的人生,在前37年裡,他的人生就充斥著 2 個字:失敗。 37 歲之後,他突然飛黃騰達了,秘訣就是四個字:永不抱怨!
馬雲: 我對這四個字的體會越來越深。原因是我接觸的的成功人士近期進入核爆炸狀態,我和這些人打交道,再加上我自己的體會,發現,成功的秘訣就是這四個字:永不抱怨!
我很欣賞我現在的投資人呂超。欣賞他的原因是,在我和他合作的初期,我對他的折騰真叫無事生非。先是簽了電視劇寶貝,交了兩集半劇本,跟他說,對不起,我要改寫心術了。他說,好。撕毀 ⋯⋯合同重簽。
心術小說在寫作過程中,滕華弢導演因與呂超從未合作過,對他心存疑慮,要撤銷與他的合作。我覺得這種話人在江湖都說不出口,誰知,他又說好。我說,預付款我退你。他說不用,遲早會合作的。
後來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,我曾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,誰知,他回答我:我的工作就是解決問題,沒有問題我就心慌。你有任何問題,都可以交給我。他的人生字典裡沒有責任的劃分區域,他有力拔山兮的氣概。整個交往過程,呂超是這樣一個人:他從不抱怨。
認識他久了,發現圈內人對他評價極高。他既務實,人緣也好,既有做大的決心,也不吝嗇與他人分享蛋糕。我當時就一個感覺,這個年輕人,未來無限美好。他的一個短信,我留到今天:要做事,不僅要能屈能伸,還要任勞任怨。
我最近在裝修,我對裝修師傅也是讚不絕口。他是我的一個醫生朋友介紹給我的,對他的評價是:耐折騰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,他就花很長時間跟我溝通我喜歡什麼樣的風格。
他隔三差五會帶我到建材城去選購我喜歡的料,同時在我的預算和我的喜好之間尋找平衡點。我訂了客衛的牆磚和地磚,這是我自己選的。等我看到半壁江山的時候,我竟然後悔了。我說,這不是我想要的!他竟然比我還平靜。問我,你想要什麼?
我想想,覺得不好意思,說,算了,我認帳,我能忍受。他對我說:難得裝修一次,要用好多年,別湊合。你不喜歡,沒關係,我們改。我嫌麻煩。他說,滿意是最高標準,只要滿意,不怕麻煩。最終,他既沒讓我多花錢,又實現了讓我滿意的雙贏局面。
另一個細節是,我跟唐師傅說,我要做電視機的背景牆。他推薦我幾種牆紙,我都不中意,我最終請了學美術的同學替我手繪,價格還不貴。當我打開電腦向唐師傅展示我的凡·星空背景牆的時候,他立刻掏出硬碟要拷貝,且跟我說,這個創意好,以後我要用到其他客戶家裡去。他的辭海裡,沒有憤怒不滿和責怪,只有提高,再提高,學習,再學習。
我跟唐師傅說:我相信,你的未來會做得很大。你現在才三十歲,是個只帶二三十個工人的小老闆,未來,你還會有大公司的。你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未來買不起房子,因為你進步的速度會高於房價上漲的速度。
這句話,其實最早是呂超跟我說的。他說,你不要擔心你買不起房子,你進步的速度要高於房價上漲的速度。果然,此話之後的大半年,我就有自己的家了。把時間花在進步上,而不是抱怨上,這就是成功的秘訣。

「反思思維」
 1.
有人問余光中:李敖天天找你碴,你從不回應,這是為什麼?餘沉吟片刻,答:天天罵我,說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;而我不搭理,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。
 2.
有人問畢卡索:你的畫怎麼看不懂啊?畢卡索說:聽過鳥叫嗎?”“聽過。”“好聽嗎?”“好聽。”“你聽得懂嗎 ?”
 3.
心態不好,說穿了,就是心太小了。 心態的字,拆解開來,就是心大一點。心若每天大一點,心態還怎會不好。
 4.        
你生氣,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你鬱悶,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 你焦慮,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。
           你悲傷,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你惆悵,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你嫉妒,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……
           凡此種種,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每一次煩惱的出現,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。
 5.
人生的每個抉擇都像是一個賭局,輸贏都是自己的

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

卓越的領袖是如何產生



卓越的領袖是如何產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 張文亮 2013.06.23
親愛的,你知道卓越的領袖是如何產生嗎?
來自使命感,
使他們主動向前,而非被推才動。
那是對倫理的持守,
知道對什麼說,是;對什麼說,不。
具有高度的勇氣,
知道勇敢不是在戰場,而是向真理邁進。
擁有源源不斷的能力,
能背對成功的過去,踏向未知的曠野。
具有特殊的洞察力,
知道現今存在的目的,也知道未來的標竿。
而這一切,
可能都是從一個小地方開始。

1807
年,美國紐約的瑞蒂街(Reade Street),開了一家小小的印刷店。開店的老板是個二十五歲的年青人,名叫威立(Charles Wiley,1782-1826)。威立的祖父是牙買加奴隸種植產品的進口商,父親是廉價劣等酒的釀售者,由於住家鄰居是紐約的三一教會,教會對劣酒讓人 生病頗有微詞。他的父親一怒,到法庭控告教會,若不願與酒廠比鄰,教會應該搬走。結果法院判酒廠應該搬走。

酒廠祇好搬到一家印刷店旁。威 立從小對釀酒沒興趣,常去看隔壁的印刷排版。印刷廠的老板是個法國人,名叫卡里塔特 (Hoquet Caritat),他是法國路易十六(Louis XVI, 1754-1793)派來美國的情報收集員,他開印刷店祇是幌子,為的是傳送資料到法國。法國大革命(1793)傾覆波旁王朝,卡里塔特不能為法國皇室 效力,索性不作情報員,全面作個出版商。他不祇印書,以巡迴車成立流動圖書館四處展售,聘請美麗的淑女教導孩子閱讀。他喜歡威立,並教他排字、調墨、印刷 的各種技術。威立十八歲時,卡里塔特回法國,臨別時,卡里塔特說道:「出版若是滿足讀者的好奇心,他們將祇有注意暫時的事。」但是如何讓讀者注意永恆,卡 里塔特留給威立去思索。

不久,英國衛斯理福音大復興的浪潮到了北美,許多人蒙恩。這時威立到教會,讀到倫敦宣道會的福音小冊,他決定成為 基督徒,立志要成為天國事業的出版家。當時紐約有個出版家名叫黎利(Isaac Riely, 1770-1824),欣賞威立的志氣,介紹出版社總編輯的女兒奧斯本 (Lydia Osburn, 1780-1840)給他。奧斯本帶來豐沛的資金,且輔助威立對編輯知識的不足。

兩年後,威力買下一個書店,印刷福音單張與聖經。不久, 英國與拿破崙開戰,法國海軍封鎖大西洋部分的航線,英國的資料一時無法送到紐約。威力決定出版本土作家的作品,他無意中知道哥倫比亞學院 (Columbia college,後改名哥倫比亞大學)需要英法字典與辭典,他請人為該校出書,沒想到許多學校跟著採購,銷路很好。他寫道:「出版要與時代前進的軌跡並 行,要為下一個世代考慮。」又寫道:「出版是敏銳注意每一個時代的需要,並作仔細的規劃。」。

威力逐漸看出出版業是文化滋養的供應站,重 要思想流通的導管,社會活動的媒介,教育學習的推動處。出版家的空間,是當代才智所能影響的空間;出版家是重要的守望,最先察驗未來流行的變動。出版的收 益,是廣大消費者對出版的一點點回饋,不過大部份的收益是無形的。威力寫道:「必須要有好的出版品,才能帶動好文化。」

不久,威立成立 「麵包與乳酪俱樂部」(Bread and Cheese Club),邀請一些對寫作有負擔的年輕人來聊聊,他提供麵包、乳酪與一些飲料。相互討論的時候,若不贊成要說「麵包」,若贊成要說「乳酪」。他寫道: 「出版事業與優秀的作者共長。」1821年,他開始為俱樂部的成員出書,其中最著名的作者是有「美國第一位小說家」之稱的古柏(James Fenimore Cooper, 1789–1851)

1822
年,紐約爆發一場瘟疫,威立的健康也受到影響。1826年,他病逝。 他的兒子約翰‧威立(John Wiley)繼續經營,而後代代相傳,直到今日。這公司稱為John Wiley & Sons, Inc.,是世界上最著名大學教科書(尤其是科學與工程類)的出版社。這公司一直保有三個傳統:不斷尋找新作者,作者可以不經通報直接走進總裁的辦公室, 保持與時代共進步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fhl.net/main/hippo/hippo78.html
1.Derounian-Stodola, K.Z., 1992.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.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. U.S.A.
2.Moore, J. H., 1982. Wiley One Hundred and Seventy-Five Years of Publishing. John Wiley & Sons Inc, Somerset, New Jersey, U.S.A.
3.Brace, C., 2001. Publishing and publishers: towards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ountryside writing, c. 1930-1950. Area, Volume 33, No 3, pp 287–296.

錙磯必較

錙磯必較

前天去探望孫國彛夫婦,節開去約費一小時。我開回來超過二小時。
怪不得任何人,從Markham到Missisauga本來就有40-50公里,不知為什麼汽車越來越多,塞車情形越來越頻繁,嚴重。只好學習忍耐,培養耐性,跟著別的車慢慢來。

在孫家聊天時,小老虎很會用成語。我記得是「錙磯必較」。在google上未查到詞解。從無敵CD-828上查到資料如下:
錙,磯: 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。形容非常小氣,很少的錢也耍計較。也比喻氣量狹小,斤斤計較。
例如:就是族中親派,不論親琉,但與他財利交往,錙磯心較。一點情面也沒有的。(明   凌濛初  二刻拍案驚竒   巻三十一)
出處:
(荀子  富國):「割國之錙磯以賂之,則割定而欲無厭。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7-7-2013